|
|
7月19日消息(記者 王星予特稿)秦國良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伴隨著國內醫藥行業的改革,留過校、進過藥廠、做過柜臺陳列。2002年,秦國良把家安在了北京,一門心思做起了醫藥零售。
從租門市開賣,到知道商品要陳列,從揣摩沃爾瑪,到模仿醫藥零售業大拿海王星辰,在醫藥零售業摸爬滾打了10多年的秦國良認為,醫藥銷售最終應該走 上直復營銷之路。秦國良說,直復營銷就是設法讓消費者持續消費。這種方式在美國已經有100多年歷史。剛開始就是在報紙上打廣告,你需要什么就郵寄過去, 商品不斷重復、持久的消費是其核心。
在秦國良看來,直復營銷就是電子商務的基礎,醫藥電子商務應該走直復營銷之路,其經營思路與線下藥房應該截然不同,“在門店賣藥品是越普通越好,在 網店賣藥品是越不普通越好”。以感冒藥為例,在藥店,能夠治療感冒藥是核心商品。而對電子商務來說,不斷提高免疫力的維生素C才是核心商品,感冒藥不過是 輔助商品。
“07年來到藥房網,我才知道什么叫網上店”秦國良認為來到藥房網對他來說是重大轉折,07以前重點還是放在門店,網上藥店對他來說還只是一個窗口,從這扇窗口望出去,秦國良發現他的醫藥零售事業將會有個更大的世界。
醫藥B2C的特性
在秦國良看來,其他電子商務公司的競爭力在于價格、質量,而醫藥類B2C的競爭力是專業化的服務“消費者需要先把藥吃對了,然后才是便宜”。
醫藥B2C專業性的體現首先是資質。網上售藥必須取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機構資格證書》和《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淘寶商城目前只取得了后 者。秦國良認為這兩個證書絕對不只是書面形式,“這些認證背后是你的管理體系要保證用藥的安全。比如你賣的一種藥是假的或者出現什么問題,要保證你這個體 系馬上就能查到這個假藥是誰生產的,哪里進來的,從生產到整個流程,包括原料的組建,馬上就能查出來。這是國家藥品的生產環節和銷售零售環節的一個體系建 設,即GSP認證。”
更重要的專業性體現在服務上。“就像看病在好醫院找名大夫看病一樣,競爭的是醫術是專業性,不是藥品。所以賣藥品和其他行業的區別就是要提供一對一 的服務、個性化的服務”,“一盒藥可以救一條人命,也可以使一個人的生命喪失。因為是藥品,它一定是有副作用的,正作用有多大,副作用就有多大。即便是六 味地黃丸也是不能隨便吃的。我們有專業藥師,藥監局要求你的專業藥師必須24小時在崗。”秦國良說:“這就是賣蘿卜與賣藥品的區別”。
藥房網物流倉儲
此外藥品的倉儲物流也是藥品電商和其他電商最重要的區別,藥品的物流和倉儲必須要經過國家GSP認證。不同的藥品放在不同的儲存倉庫,此外在配送中 很多藥品有溫度的要求,比如胰島素不經過冷凍儲藏在常溫下會失效,藥房網很多治療癌癥藥品在運輸中都配有冷包袋等。據悉,藥房網的倉儲和物流都依靠帶有倉 庫的直營店,為避免人工出錯都采用全電腦自動分件,裝箱和封箱再次檢驗。
兩條出路
秦國良認為中國藥品零售市場受國家醫改政策影響很大,藥品B2C公司的出路有兩個:繼續等待國家政策的變化;走非藥品的多元化之路。
在中國,藥品主要由國家醫保局買單,零售只占到中國醫藥行業銷售的15%,去年整個醫藥銷售的年增長速度是20%多,零售的增長速度只有10%。在國外,藥品的大買家是社會保險公司,患者在醫院看完病,直接把電子處方傳到網上藥店,由網上藥店和保險公司進行結算。
秦國良認為,中國的醫療體制造成國家負擔太重,變成保險公司買單是必然的趨勢。一旦走上社會保險這條路,就會按價值規律去做,網上藥店的機會也就會到來。藥房網已經開始和一些保險公司談合作。
在等待醫改政策變化、保險公司加盟的同時,藥房網也做了兩手準備,開始考慮往健康、保健等非藥品上轉型。
秦國良認為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大眾對失眠、胃病等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這時候就需要一個健康顧問站在他的角度上幫他分析選擇。由于傳統藥店只能滿足大眾化需求,這個任務只能由電子商務來完成。
從用戶角度來看,電子商務可以隨時在網上和電話上解決問題,而去醫院藥店,擇需要大量時間和運費成本。網上藥店也因其獨特的技術特征,完全具備提供 個性化服務的條件。比如,用戶打電話進來的同時,他的購買記錄和藥房網上的相關藥品同時顯示給客服,在咨詢的同時可以把相關的藥品推薦介紹給用戶。再比 如,具備糖尿病方面知識的客服只服務有糖尿病問題的用戶。
據秦國良介紹,藥房網現有會員大約100萬,活躍會員20多萬,每天訂單大約在1000左右,平均客單價200多塊錢,做促銷活動可增長到 400左右。每個月不含稅的銷售量在500萬。依靠非藥品以及服務的拓展,到年底藥房網的月銷售額將達到1000萬,年銷售額過億。(完)
|
發表留言請先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