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必掌握的病毒知識(四)
如按病毒的入侵的方式來分為以下幾種:
a、源代碼嵌入攻擊型
從它的名字我們就知道這類病毒入侵的主要是高級語言的源程序,病毒是在源程序編譯之前插入病毒代碼,最后隨源程序一起被編譯成可執行文件,這樣剛生成的文件就是帶毒文件。當然這類文件是極少數,因為這些病毒開發者不可能輕易得到那些軟件開發公司編譯前的源程序,況且這種入侵的方式難度較大,需要非常專業的編程水平。
b、代碼取代攻擊型
這類病毒主要是用它自身的病毒代碼取代某個入侵程序的整個或部分模塊,這類病毒也少見,它主要是攻擊特定的程序,針對性較強,但是不易被發現,清除起來也較困難。
c、系統修改型
這類病毒主要是用自身程序覆蓋或修改系統中的某些文件來達到調用或替代操作系統中的部分功能,由于是直接感染系統,危害較大,也是最為多見的一種病毒類型,多為文件型病毒。
d、外殼附加型
這類病毒通常是將其病毒附加在正常程序的頭部或尾部,相當于給程序添加了一個外殼,在被感染的程序執行時,病毒代碼先被執行,然后才將正常程序調入內存。目前大多數文件型的病毒屬于這一類。
有了病毒的一些基本知識后現在我們就可以來檢查你的電腦中是否含有病毒,要知道這些我們可以按以下幾個方法來判斷。
1、反病毒軟件的掃描法
這恐怕是我們絕大數朋友首選,也恐怕是唯一的選擇,現在病毒種類是越來越多,隱蔽的手段也越來越高明,所以給查殺病毒帶來了新的難度,也給反病毒軟件開發商帶來挑戰。但隨著計算機程序開發語言的技術性提高、計算機網絡越來越普及,病毒的開發和傳播是越來越容易了,因而反病毒軟件開發公司也是越來越多了。但目前比較有名的還是那么幾個系統的反病毒軟件,如金山毒霸、KV300、KILL、PC-cillin、VRV、瑞星、諾頓等。至于這些反病毒軟件的使用在此就不必說敘了,我相信大家都有這個水平!
2、觀察法
這一方法只有在了解了一些病毒發作的癥狀及常棲身的地方才能準確地觀察到。如硬盤引導時經常出現死機、系統引導時間較長、運行速度很慢、不能訪問硬盤、出現特殊的聲音或提示等上述在第一大點中出現的故障時,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病毒在作怪,但也不能一條胡洞走到底,上面我不是講了軟、硬件出現故障同樣也可能出現那些癥狀嘛!對于如屬病毒引起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觀察:
a、內存觀察
這一方法一般用在DOS下發現的病毒,我們可用DOS下的“mem/c/p”命令來查看各程序占用內存的情況,從中發現病毒占用內存的情況(一般不單獨占用,而是依附在其它程序之中),有的病毒占用內存也比較隱蔽,用“mem/c/p”發現不了它,但可以看到總的基本內存640K之中少了那么區區1k或幾K。
b、注冊表觀察法
這類方法一般適用于近來出現的所謂黑客程序,如木馬程序,這些病毒一般是通過修改注冊表中的啟動、加載配置來達到自動啟動或加載的,一般是在如下幾個地方實現: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
c、系統配置文件觀察法
這類方法一般也是適用于黑客類程序,這類病毒一般在隱藏在system.ini 、wini.ini(Win9x/WinME)和啟動組中,在system.ini文件中有一個"shell=”項,而在wini.ini文件中有“load= ”、“run= ”項,這些病毒一般就是在這些項目中加載它們自身的程序的,注意有時是修改原有的某個程序。我們可以運行Win9x/WinME中的msconfig.exe程序來一項一項查看。
d、特征字符串觀察法
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一些較特別的病毒,這些病毒入侵時會寫相應的特征代碼,如CIH病毒就會在入侵的文件中寫入“CIH”這樣的字符串,當然我們不可能輕易地發現,我們可以對主要的系統文件(如Explorer.exe)運用16進制代碼編輯器進行編輯就可發現,當然編輯之前最好還要要備份,畢竟是主要系統文件。
e、硬盤空間觀察法
有些病毒不會破壞你的系統文件,而僅是生成一個隱藏的文件,這個文件一般內容很少,但所占硬盤空間很大,有時大得讓你的硬盤無法運行一般的程序,但是你查又看不到它,這時我們就要打開資源管理器,然后把所查看的內容屬性設置成可查看所有屬性的文件(這方法應不需要我來說吧?),相信這個龐然大物一定會到時顯形的,因為病毒一般把它設置成隱藏屬性的。到時刪除它即可,這方面的例子在我進行電腦網絡維護和個人電腦維修過程中見到幾例,明明只安裝了幾個常用程序,為什么在C盤之中幾個G的硬盤空間顯示就沒有了,經過上述方法一般能很快地讓病毒顯形的
|
發表留言請先登錄!
|